~丁元黃~
由「教」提昇到「佛、道、禪」,是「欲界」生命與人生境界的「突破解脫」,也是所有宗教的「原始動機」與「最終目的」,所以不能說「禪」是宗教內部的一場革命運動。悟道的「禪師」,其言行舉止純粹是「隨緣應酬」,以別人的需要為需要,一如道家所言「聖人無常心,以別人的心為心」一樣,已經超越於世俗「人、我」與「是、非」兩元的意識對待心境矣。
「禪師」的禪風禪行,是圓融「精神與肉體」,圓融「心性、體用」,圓融「天地、時空」,不起心動念,不假修為,「喜笑怒罵皆是禪,平常心是道」,以<<易經>>的話說,即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任運而化,看似超越了世俗,但是也在世俗之中。
只因為世人一向習慣於「妞妮虛矯」的打扮,習慣於裝模作樣「莊嚴自我」的身段,而以為「禪行者」的言行舉止聳動聽聞、思想偏激。
若知「見怪不怪」,則能了知「宇宙與生命」的真相,而令人刮目相見,此也是一種生活的「禪機禪行」。
世俗之人偏重於「肉體」物欲的享受,與名利權勢的掌握;修行人則偏重於「精神」的取「淨」取「空」,「求靈、求法、求功」,一心想成佛作祖。此兩者皆非「中道」之行為,反而是偏激的思想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