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佛<法>與風水地<理>的關係

<>與風水地<>的關係
丁元黃



4 佛道無上誓願成

    佛門大師所以不提倡,不談論,只是基於一般信眾,
未悟之前,道心未堅,理路未明,修習此學,恐為世俗謀
略者所包圍,淪落江湖「造魔業,落因果」。
    「堪輿學」是比「醫學」更高深而奧妙的學問,因此
「因果」問題也特別嚴重。
    「醫道」只及於一人一時,而健康的人也用不上。
    當醫生只是「隨緣救人」消舊業,不會造新因,所以
是正業的一種。
    當然,行醫若刻意作廣告,放下線,或刻意去斂財,
也會變成惡業,還是各有因果。
    「堪輿學」的效應,不但及於一人一時,還及於一家
一族,還會延續數代不歇。
    若是「垣局」之地的取用,不但會影響一大群人命運
,還會因「地靈人傑」所誕生的人物,而左右一個時代的
興亡盛衰。
    因此作為「地理師」,其所作所為的「因果」問題非
常的嚴重。
    所以在家居士,有眷屬者,只要能了解堪輿學理,作
為「明理了道」的助法即足,不必為術法所迷。
    在佛法的立場講,未悟之人當地師,無異「盲人騎瞎
馬,夜半臨深池。」雖名「救貧」救苦,其實正是「忘失
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的「自作孽」,所以此
時是一種「惡業」,因此佛不提倡。
    佛法講「因果」說輪迴,以了悟人生真諦,解脫三才
「六道」分段變化的生死煩惱為目的。
    所以「堪輿」只是學佛「證道」的副產品,救渡眾生
助道行道的「謀略」權法而已。
    而「堪輿學」的效用,歸根究底還是建立在「陰功積
德」的「心性」之上。
    若只是「求地不種德」,縱然其術通神,也會曇花一
現,終難持久,縱然發福也會害了子孫沉淪。
    而「德」者「理」也、「心」也,這一點又與佛法的
重點「明心」見性一般。
    所以談佛法不必刻意去排斥「堪輿學」。
    佛法無邊,包羅萬象,不摒棄某類眾生,所以也不排
斥什麼學問,當然也不執著什麼學問,只是必須多方參學
,以「了知種種法,救渡種種心」而已矣!
    法門無量,「知」了即是「道」,不是叫你執著什麼
學問,把它當寶貝或秘笈,當作吊人胃口的把戲。
    所以有為有守的人,正信佛法,六神有主,不變本心
,則隨緣參學聽講又何妨。
    見機說教,救渡眾生,說又何妨。
    只要不作非份之想,貪圖富貴,蠱惑人心,隨緣應用
以佈置環境,求平安祥和,應不為過。
    不然修道學佛,與人世格格不入,腳不踏實,如何能
「佛道無上誓願成」。


5 人間佛法天地心

    人的「精神」與「肉體」是乙體的兩面,如影隨形二
而為乙的綜合體。
    但是卻「生不認魂,死不認體。」彼此視若陌路,兩
不相認,過著「分段變化的生死」,流浪於三才「六道」
的世界中不能自己。
    六道眾生,即使進化到「天道」為神仙,還必須再回
頭,下生到「人道」這一關,才有機會解脫這個「堪忍」
世界的束縛,成就智慧的「禪那、菩薩」境界。
    可見「人道」世界是「浪子回頭」,攀登智慧天地的
大法船。
    因此佛法有「人身難得」,「一失人身萬劫不復」的
論說。
    所以佛法不提倡只修「天人」神仙福報的教化。
    人類在這個「欲界」的時空中,頂天立地,擁有特殊
的身份地位,承擔著承先啟後『接引宇宙繼起生命』的責
任,又負有繼往開來『解脫天地時空設限』,開啟「智慧
之門」的功能。
    因此說「人是萬物之靈。」
    這個世界並非十全十美的世界,而「人體」只是萬物
的一種,既屬於「物」當然不靈。
    人的「精神」若修成「精靈」,五通俱足,神遊六道
,依然還在「天帝」與「天子」中討生活,不得自在。
    那麼「萬物之靈」指的是什麼?
    彷彿就是「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山河大地唯心所造。」的「心靈」而言。
    此「心靈」既然與「山河大地萬法」有關,則又彷彿
似「天心」,似乎是「人心」。
    如此則「心、佛、眾生」又成了連環套。
    所以又有「所謂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之說
,也有「非心非佛」的玄機妙論。
    由此可知,人類在「欲界」中的特殊性地位,若能取
得「天地時空」的「雌雄關竅」之「龍穴」,則「心靈」
必可獲得與宇宙「大能」合乙的感受,如此返本歸根,即
能「圓融時空」而功參造化。
    如此一來,進可現實大乘的教化事業,退可出世而進
入「禪那」的智慧地。
    如此「法地法天」應可臻於「合理合道」,而圓融真
如的智慧,化解人類「身、心」的矛盾與煩惱。
    佛法本無言說,所以有「說法四十九年,不著半字」
之論。然因「教」而有經典,為「修」而須地靈。
    茲應所求,隨緣隨筆,見機說教。
    村愚野夫,以所生之心,言能生之法,識心猜測,終
屬妄念。讀者諸君,且莫認真。齊東野語,不登大雅。看
得過、看得破、看得透,方為高明。
    還祈高明,多多包涵。

(全篇摘自丁元黃著<<堪天輿地道禪機>>下冊第八章<堪輿學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