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文化發展的癥結與創見-0

本文共有15段,
民國74年曾以「文化尋根異中求同」為題目,
在「龍在田」雜誌發表部份的內容,
,但並未附上『時空象數化生圖註』。
這種屬於文化內涵問題的文章,內容深奧而專門,
恐非一般人所樂於閱讀,
但是若避而不談,
又難予解決社會人生的問題,
讀者諸君若能勉為其難的看下去,
一定會獲益良多。


0 本立道生極就是初
~丁元黃~

  近年來的報刊雜誌常有「台灣社會百病叢生」的報導,甚至於在國際得了「貧婪之島」之風評。台灣社會所以百病叢生,大家幾乎都歸罪於:我們的文化不落實而出問題。

  綜合各方的意見不外是:「戒嚴文化」扭曲了民眾生命的尊嚴、「官方文化」不食人間煙火、「政治文化」巧取豪奪、「道統文化」曲高和寡、「本土文化」粗俗無聊、「商業文化」急功近利種下危機、「考試文化」使年青人走出學校以後就討厭看書、「中華文化」背離時空而失落,淪為生活的素材。

  歸根究底唯有落實「草根性」的「通俗文化」,與民眾生活打成一片,進一步提倡「通識文化」與社會融合為乙體,從中發掘其「精緻性」,以建立台灣社會『乙體同生』的人文思想,恢復人類生命的尊嚴,才能使整個鄉土有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的氣象。

  傳統的中國文化,不管是儒家<<大學>>之道,或者是<<太極圖說>>,還是道家的「河圖、洛書」,都因為有其千古未解的瓶頸,尚待『創見性』的突破,發揚光大,以建立我們台灣新的『蓬萊文化』,以便能與世界潮流、人類歷史及與現代時空相輝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